前阵子我经历过相同套路的几轮电信欺诈,由于不同团伙之间没有建立客户数据共享,所以造成了有的团伙已经碰了一鼻子灰,别的团伙又从头来过的尴尬局面。

第一通电话是一个自称蚂蚁金服客服打来的:为配合国家禁止大学生参与网络借贷的新规,需要我删除账号中的教育信息。虽然我已毕业多年,还是半信半疑地进入一个钉钉视频群。一进群便知有诈,群里另外俩人,一个只有声音没有画面(以下简称‘声优’),另一个干脆连声音都没有。于是我关了摄像头,看看他们怎么玩儿。

声优首先以核实手机设置为由,要我在电话拨号键盘上输入**21*[电话号码]#,然后查看微信的微粒贷。让我设置呼叫转移还则罢了,你个“蚂蚁金服”的人操心我微信干嘛?“对,然后我该怎么办?”我故意表现得有些着急又对他深信不疑。他说,由于我之前设置了教育信息,因此授信额度受到影响,现在要跟随他的操作指导,才能提高我的额度。其实套路就是把微粒贷里的钱全贷出来,转他卡上,然后他跑路,我乖乖还贷款。

一开始我并不清楚他们的套路,只是破绽频现而心生怀疑。我跟他说需要先挂银行卡才能把钱转出来,他还略显不耐烦,一副“吃屎的嫌别人拉得慢”的样子。这时我根据几个关键字搜出了半年前的一篇报道,明白了具体套路,不得不说,无条件呼叫转移这一步还是动了脑筋的。

起先我是想看看他们具体怎么个玩儿法,清楚之后便失去了兴致:“不想跟你逗闷子了,自己找个地方玩儿去吧。”

后来又有几拨骗子来撩我。第二拨我直接挑明,对方也就识趣地离开了。第三、四拨,我每次都以“正好有事,下下个周末再说”来搪塞。骗子还是很守时的,每次都按照约定准时来电,被我推了好几次之后才醒过味儿来,于是我也摊牌了:知道你们什么套路,这事儿没意思了。

响鼓不用重锤,本文略去了不少斗智斗勇的细节,比如看到“蚂蚁金服注销部”工牌照片差点儿笑出声来、核实对方真实邮箱等等。事情过去一阵子了,但我时常在想:骗子之所以能得手,完全是因为对方不清楚他们的套路,只要信息透明,就很难再有人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