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部分为笔者心得,非原文摘抄。

  • 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 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 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
  •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为人要存一点素心。
  •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晦。
  •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 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 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 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白在乾坤。
  •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衡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 教子弟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
  • 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 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 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 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
  •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
  •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
  • 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 淡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
  •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洗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
  •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
  • 爱重反为仇。
  • 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 惊奇喜异者,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非恒久之操。
  •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惕于察也。
  •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
  • 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去路。
  •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
  • 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 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
  •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
  •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
  • 作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
  • 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 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
  •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 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之珍。
  • 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
  • 居官有二语,曰:“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 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
  •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 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 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肤,不觉其损。
  •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桔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 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宏任巨的力量。
  •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急亲,恐引奸人进身。
  •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妒之门。
  •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 中才的人,多一番思虑知识,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难与下手。
  • 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
  •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
  • 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 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 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
  • 雨余观山色,景象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
  • 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
  •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
  • 君子身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