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习惯性地认为别人的事儿都很简单。你看着简单,可能你未必了解细节;你看着简单,可能你并没有经历“一万小时的训练”……这不仅仅是尊不尊重别人的问题,这更是了不了解自己的问题。

我曾在朋友圈发过上面这段文字,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共鸣。今天我想再引申一下,把这个问题考虑得更透彻些。

任何人或组织想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生存,都必须持续地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轻松躺赚几无可能。但无论过程多么艰辛,结果往往看上去要简单许多,正是如此,很多人总觉得别人的活儿都不如自己的有技术含量。

表象的简单其实隐藏了很多复杂的细节,而要结果可靠,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耗费大量的心血来打磨。能够快速透过表面预估主要的细节问题以及应对方案是高级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我有位前同事 A,他的口头禅是:“这个好说,5 分钟的事儿。”结果好几次任务都因为事先轻浮的判断而严重耽误进度。一开始我以为他真是个大拿,后来才发现,嘴比脑子快不算真的聪明,甚至是工程师的大忌。

错误地评估任务难度,会给协作进度带来极大困扰;低估别人的工作,则会让合作蒙上阴影。另一位前同事 B,比较专注,但有个特点,喜欢对别人的工作冠以“这个简单”、“那样没有意义”之类的评判,弄得大家很郁闷。我相信他是说者无心,但毕竟听者有意。真诚是一次性的,谁愿意和轻蔑自己的人掏心掏肺呢?如果双方是生意上的潜在合作伙伴,当一方听到另一方说自己的东西简单,要么认为是在为砍价做铺垫,要么反感对方假老练不识货。人为地增加不必要的猜忌与沟通成本,最终伤害的是彼此的现实利益。

有句话叫“逢人减寿、遇货添钱”。我不提倡过分的恭维,这对真正做事毫无裨益。但直率得不顾及对方感受,其实是自负的一种表现。有些人做上老板以后,喜欢先唱一句高调“聪明人不在乎面子”,然后可想而知,说的全是 PUA 那套,宽于律己严于律人,当你真正剖析他那一亩三分地儿,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罢了。

逞一时嘴瘾还不容易,当初嘲讽别人傻笨黑粗,如今还有脸对比一下彼此现状么?我始终认为,谦逊是自信和修养的一种体现。在这个分工协作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长领域和能力边界,凤毛麟角的真正通才不太具备参考价值。职场上没有真正的笨人,我们怎么可以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手头上的活儿只有自己能驾驭,别人根本干不了呢;反过来又觉得自己工作的难度被低估,别人的工作是个人就会。

带团队更是如此,鼓励远比打压有用得多,但很多管理者下意识地喜欢转嫁压力或者担心下属功高盖主,将问题归咎于别人啥都不会,把沟通看作是白嫖自己的宝贵经验。然后就是各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逼走看不顺眼的朽木,寄希望于新来的嫩芽。大公司倒无所谓,小公司但凡这么折腾几次,元气必然大伤。建立并维护一个健康积极快乐的团队氛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而摧毁士气分分钟就行。看一个管理者离开他现在的平台去闯荡时有多少人义无反顾地追随,就知道他是真正具备领导能力抑或是劳伦斯·彼得笔下那些德不配位的主儿了。

大方赞赏别人的付出并鼓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不会损伤自身利益和形象。优质的协作可以成倍提升工作效率,进而增加成功实现共同目标的可能。一味抬高自己贬损他人,就像一个不合群的齿轮,转得越快越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