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部分为笔者心得,非原文摘抄。

  • 所有成功的影片,都会围绕着一个“并不完美”的人物展开,他(她)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对某个客观现实目的产生诉求,但却在自己前进的路上遭遇了一系列的现实障碍,并且这些障碍变得越来越难以跨越。主角面对着的每一个客观现实障碍,都源于一个单一的、主观精神的,或者说是情绪上的障碍。为了克服所有的现实障碍,主角首先必须跨越这个唯一的精神主观障碍。这个攻克精神障碍的过程,才是主角的整个经历、整部电影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而这个唯一的精神障碍,便是道德前提所要揭示的内容——对主角面临的精神主观困境的真理描述。
  • 在一部经过精心构建的电影中,每一个场景都提供了某种精神主观层面的证据,以此来证明影片本身的精神推论。
  • 如果没有道德前提,人物的外部行为便没有牢靠的动机。
  • 如果编剧在作品中使用的道德前提是错误的、虚假的,或是建构不完善的,那么他最终会发现他的作品中充斥着毫无意义的对话和动作行为,任何人都无法理解他所要表达的前提。
  • 外部的客观冲突来源于内在的精神价值观冲突。
  • 冲突是故事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而它必须生根于价值观,围绕着道德前提进行构建。
  • 只有当兴趣和利益是完全合乎美德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避免自己犯错。—— 本杰明·富兰克林
  • 电影类型:
动作(Action) 冒险(Adventure) 艺术(Art) 拍档(Buddy) 恶搞(Capers)
喜剧(Comedy) 成长(Coming-of-age) 法庭(Courtroom) 犯罪(Crime) 侦探(Detective)
灾难(Disaster) 史诗(Epic) 幻想(Fantasy) 黑色(Film Noir) 强盗(Gangster)
鬼怪(Ghost) 历史(Historical) 恐怖(Horror) 爱情(Love) 音乐(Musicals)
神话(Myth) 公路(Road) 情节剧(Romance) 科幻(Sci-fi) 社会(Social)
惊悚(Thrillers) 西部(Western)
  • 叙事中的价值观冲突大致氛围:

    1. 人与人;
    2. 人与自然;
    3. 人与自己;
    4. 人与超自然(Supernatural);
    5. 人与社会;
    6. 人与机器。
  • 乔治·波尔蒂的 36 中戏剧情境:

祷告 救赎 报复性犯罪 血亲间的报复 追求 灾难
成为残忍或厄运的受害者 反抗 勇敢而艰巨的事业 诱拐 谜题 获取
对父辈的敌意 与父辈的抗争 肆意的淫乱 疯狂 致命的轻率 爱情导致的犯罪
因父辈不认可引发的杀戮 为理想牺牲 为亲人牺牲 激情的代价 必须牺牲所爱的人或物 高等与低等的抗争
通奸 爱的犯罪 发现爱人的不忠 爱情的阻拦 爱上敌人 雄心壮志
与神灵的冲突 错误的嫉恨 错误的裁决 懊悔 失而复得 痛失所爱
  • 是否拥有一个强大的道德核心,决定了电影能否获得成功。
  • “道德”并非仅仅表明正确的东西,而更多的是在论述错与对之间的区别。
  • 树立榜样要比强调戒律更有效地作用于心灵。
  • 故事讲述者的目的,就是带领着观众经历一段情绪的、精神的历程,并在其中揭示出有关人类经历的尖锐真理。这种历程对于观众来说应该是畅通无阻的,并且能够引发出深刻的共鸣。
  • 戏剧必须是关于“一个单一的,而非多重的问题”。—— Michael Tierno
  • 编剧最重要的就是彻底地理解自己的人物,他们的每一个瞬间行为都是由他们性格中的多重面与复杂性决定的。
  • 最为成功的电影都是关于普遍真理(Universal Truths)的,它们作用于所有的人群、所有的地域,贯穿所有的历史时段。
  • “道德前提”的结构形式:(道德缺陷)引起(失败),而(美德)带来(成功)。
  • 在大多数的成功电影里,主角首先都是朝着错误的方向扬帆起航,直到他学会并领悟了真理,继而再以正确的方式步入结局。
  • 道德前提给予了人物客观和主观上的行为动机,并不断告诫主角美德与缺陷分别可能会带来的奖赏与惩罚。
  • 当一个电影人将观众和电影缝合在一起,他就算是成功了。缝合意味着最极致的联系,当观众与电影中的人物产生认同,他们便会从生理到心理上被强烈的带入故事,与人物共同进退。
  • 现实缝合,指的是借助摄影机机位或剪辑手段等机械方式,将观众带入故事剧情。
  • 如果在电影中,自始至终都描绘着相同的道德前提,并且它与观众所熟知的自然法则、万物秩序是统一的,那么观众便会从精神主观的层面被缝合入电影里,认同电影的叙事,并且相信电影所传达的原则是真实正确的。
  • 当我们决定要写一部剧本时,我们需要知道故事的真实意图以及如何结局,这将有效地推动故事情节结构的形成、塑造人物的现实与道德旅程,最终将它们导向符合逻辑且令人满意的结局。
  • 缺陷给英雄,美德给坏人,这样才能赐予你的人物深度。
  • 类型电影都包含着最基本的文化冲突,它无法获得终极解答,只能提供一种暂时的、理想化的解决方案。
  • 尽管在客观现实中,人物间各自的目的都不尽相同,但它们从本质上来说都必须来源于对同一个道德前提的隐喻。
  • 人物的戏剧轨迹,要求这个人物从某种程度的好或坏的行为方式,转变成为另一种程度的行为方式,而一个人物的外部行为都必须是由他内心的价值观与选择来决定的。
  • 电影有效性共识(Film Validity Equation):
    • :电影的有效性;
    • :每一个独立场景体现的有效力;
    • :前提的有效力;
    • :每一个场景对前提的支撑力度;
    • :一部特定的电影中场景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