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部分为笔者心得,非原文摘抄。

  • 【在同时具备很多选择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低(错误选择导致的损失越小),人们越容易作出选择。】
  • 选择过多会让最终被选中的“幸运儿”魅力大减,导致满足感更低。
  • 对病人自主权的尊重并不是把做决定的责任全部推到病人身上。
  • 人们永远都放松不下来,无法享受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因为他们要为下一个将要到来的好机会时刻准备着。
  • 【主动屏蔽一些不必要或重复的选择项,有助于保持专注最核心的价值。】
  • 大多数明智的选择都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 确定你的目标;
    • 评估目标的重要性;
    • 列出可能的选择;
    • 评估哪个选项最能达到你的目标;
    • 选出最佳选项;
    • 根据选择的效果调整你的目标以及各个因素的重要性,以便下一次作出更明智的选择。
  • 峰终定律:人们对过去体验的记忆由两种因素决定,事情达到极限(最好或最坏)时  的感受,以及事情结束后的感受。
  • 可获得性启发式:人们的判断推理过程常常受到可获得的记忆影响,倾向于认为容易想起的事件比不容易想起的事件更常见。
  • 和促销商品相比,原价商品就是一个锚。
  • 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当消费者认为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不是“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非常敏感。
  • 边际效用递减律:当人们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或服务时,其总效用虽然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即每单位物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却在递减。
  • 当决定自己的收益时,人们倾向于规避风险,都有风险厌恶症;而当人们面对损失时,一个个都变得极具冒险精神,都是寻求风险的冒险家。
  • 禀赋效应:一旦人们拥有了某样东西,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就会超越它原来的价值,因为放弃它就意味着损失。
  • 沉没成本:由过去的决策导致的、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决策改变的成本。
  • 要作出明智的选择,第一步就是确定一个清晰的目标。
  • 最大化倾向高的人生活满意度更低、更不快乐、更不乐观而且更有抑郁倾向。
  • 在大多数时候,自己的感受才是评价一个决策好坏的关键。
  • 真正的最大化者应该限定搜集信息的数量,一旦发现信息量达到临界点,就停止搜索,作出英明的决策。
  • 完美主义者和最大化者都希望做到最好,尽管两者都有非常高的标准,但完美主义者可能从来不认为自己可以达到这个标准,最大化者则认为这个最高标准是可以企及的。
  • 最大化和满足的倾向都有“专属领域”。
  • 自由与自主对我们的主观幸福感至关重要。
  • 个体的选择自由可以确保社会商品以最有效的方式生产并分配。——亚当·斯密
  • 除了工具价值外,选择还有一种同样重要的价值,表达价值。
  • 选择是我们向全世界表明自己身份和喜好的一种途径。
  • 只有当我们真的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这些选择才真正具有表达功能。
  • 习得性无助:当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遭受挫折,就会丧失控制感,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 随着选择和控制的体验越发广泛而深入,人们对选择和控制的期望也在增加。
  • 更多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更多的控制。
  • 钱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一旦人均财富脱离了贫困线,达到小康水平,国家财富的增加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就不会很大。
  • 与快乐最相关的因素就是亲密的社会关系。
  • 社会关系在很多方面实际上减少了自由、选择和自主权。
  • 【认识一个人需要时间!】
  • 时间就是终极的稀缺资源。
  • 如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作出选择,生活就会比我们想象中更糟糕。
  • 不得不作选择这件事本身就会影响我们的感知,决定越重要,这种取舍对最终结果的满意度的影响就越大。
  • 每一个决定都包含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因为作出一个选择而丧失的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 考虑机会成本可能并不会影响最终决定,却可以让你对这个决定的意义有更明确的认识。
  • 强迫人们在选择时权衡得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优柔寡断,甚至会不高兴。
  • 需要反复权衡的问题会让人们更难作出决定,所以他们就会推迟决定;而简单的货比三家能让决策变得更轻松。当只提供一个选择时,人们的反应就介于前面二者之间。
  • 如果人们面临的选择需要进行权衡才能决定,而且选项相互之间冲突的话,所有选项的吸引力都会明显降低。
  • 权衡带来的消极情绪不仅会使选择的满意度下降,同时也会影响选择本身的质量。
  • 消极情绪会缩小注意力范围。
  • 消极情绪让我们分心,诱导我们关注情绪因素而不是选择本身。
  • 当人们被问到喜欢某物的原因时,可能会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相反,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恰恰是最容易表达的。
  • 【如果我能明确地告诉你所有我喜欢你的点,那么我就不是真的喜欢你,至少,我无法保证能喜欢你很长时间或者不移情别恋。】
  • 有太多选择时会发生的事情就是,你要对发生的事情负责。
  • 随随便便的态度正是导致婚姻失败的罪魁祸首。
  • 忽略偏见:人们最容易接受由于自己的忽略或不作为导致的损失,而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同等损失。
  • 越是由自己做主的事情,事与愿违的时候就越会感到后悔。
  • 【用“比上不足”来鼓励自己不断进步;用“比下有余”来舒缓内心的压力。】
  • 【只要问心无愧,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没有必要为自己作出的决定感到后悔。】
  • 考虑到一个选择包含了多种复杂的可能性,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选项可以在各方面都达到最佳水平。
  • 当我们习惯了某个东西,就会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
  • 人们对快乐的追求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一样,无论如何努力都前进不了,而且必须不断努力才能维持相同程度的快乐感受。
  • 人们建立满足的标准基于四点:已有的想要的之间的差异,已有的和预期之间的差异,自己的和别人的之间的差异,现有的和曾经拥有过最好的差异。
  • 地位商品:可以彰显购买人与众不同的身份或社会地位的一类商品,通常是市场上的稀缺商品。
  • 只有当一个人用笼统的、长期的以及个人的方式解释失败时,挫折或控制感缺乏所引起的无助才会导致抑郁。
  • 在影响青少年自杀率的各个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们对待个人自由和选择的文化态度。人们越是看重个人自由和选择,自杀率就越高。
  • 要应对过量选择带来的问题,必须首先明确究竟哪些选择对生活来说是最重要的,然后把时间精力都集中到重要决策上,其它的则可以放到一边。
  • 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减少悔意:
    • 采用满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的标准;
    • 在作决定前,减少选项的数量;
    • 对决定的好处心存感激,而不要纠结于不好的方面。
  • 不采用绝对标准,是避免社会比较的好办法。
  • 关注让你快乐以及让你的生活有意义的事物。
  • 把选择的限制看成解放而非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