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部分为笔者心得,非原文摘抄。

  • 人们并非想象的那样理性。
  • 【压力之下,进步更快!】
  • 损失厌恶:人们失去自认为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会产生痛苦,而这一痛苦要大于得到同样数量该事物所产生的愉悦感。
  • 对于认知能力要求越高的工作,高额奖金产生反作用的可能性越大;而对于非认知乃至机械性的工作,奖金越高可能业绩就越高。
  • 如果一个人就是靠不理解某些事情才能挣钱,那么让他理解这些事情是非常困难的。——厄普顿·辛克莱尔
  • 计划与现实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 引发自我表现的过度激励可能来自危险、高额薪酬或社会压力,在所有的状况下,人类与动物在事关根本利益力求超常表现时,他们的实际表现似乎都比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表现得差。
  • 激励人的最佳机制非常难以建立,同时,加强激励并不一定导致最佳的成绩和表现。
  • 金钱激励对于头脑创造力所起的作用不是单一和不变的。
  • 如果没有任何东西能干扰一个人的头脑,影响他的能力,那么他就能百分之百地集中精力、随机应变。
  • 【就智力型工作而言,兴趣的激励效果通常大于金钱,要产生兴趣,首先要为工作付出。】
  •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人员,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和你齐心协力,那么就必须重视他们,重视他们的工作,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
  • 【激励员工最重要的是要让员工看到其劳动成果的意义。】
  • 投入劳动会产生依恋。
  • 【通常,人们会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估价过高。】
  • 如果努力没有获得成功,对作品的依恋程度将急剧下降。
  • 如果人们过度沉湎于自己的见解会导致非常糟糕的后果。
  • 让受众觉得创意是他们想出来的,他们就可能全心全意地采纳。
  • 报复是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本能。
  • 报复的害处在于,它只是出于一种预期;它本身是痛苦,而非愉悦;最起码痛苦的成分更大。——马克·吐温
  • 【把报复转化为竞争动力。】
  • 中断愉悦感的体验过程是有好处的。
  • 不要以为休息片刻可以做暂时摆脱烦人的苦差事,想一想重新开始做不喜欢的工作有多难。
  • 鉴于人类的适应的倾向,沿着渐进的道路前进才会感受到更大的幸福。
  •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是老板的适应性的表现,所以要尽量避免被“外来的和尚”所取代,就要不是给老板新的认知和体验。】
  • 要想人们对苦难作出反应,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感情的吸引力,而不是对大众需求的客观解读。
  • 行为会被情绪左右。
  • 从本质上看,一旦感情用事,就会作出短期决定,而它却会改变我们很多的长期决定。
  • 先冷静下来,再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对我们才是有利的。
  • 有了办法就拿来试验,这是常识,失败了就坦率承认,再尝试其它办法。但是无论如何,必须不断尝试。——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