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部分为笔者心得,非原文摘抄。

  • 物理学定律是以原子统计力学为基础的,因而只是近似的。
  • 只有在无数原子的合作中,统计学定律才开始影响和控制集合体(系统)的行为,它的精确性随着系统包含的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 磁场倾向于产生确定取向,不断地遭到倾向于随机取向的热运动的对抗。
  • 热运动的不可控制的效应同被测量的力的效应相竞争,使观察到的单个的偏差值失去了意义。
  • (据报道)蒙哥马利将军在他的非洲战役中,要他麾下的每一名士兵都仔细了解他的全部作战计划。
  • 人的整个生命完全依赖于遗传的奇妙的相互作用。
  • 细微的、连续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 突变实际上是由于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跃迁所引起的。
  • 隐性突变只要是杂合的,自然选择对它们是不起作用的。如果它们是有害的(突变通常大都是有害的),由于它们只是潜在的,所以不会被自然选择消除。因此,大量的不利突变可以积累起来而并不立即造成损害。可是,它们一定会传递给后代中的半数个体。
  • 突变频数的增加量严格地同射线的剂量成正比例。
  • 突变并不是由连续的小剂量辐射相互增强而产生的一种积累效应。突变一定是在辐射期间发生在一条染色体中的单一性事件。
  • 如果广泛地改变射线的性质(波长),从软的 X 射线到相当硬的 γ 射线,只要给予同一剂量,突变系数保持不变。
  • 射线剂量是按照经过选择的标准物质(温度为 0°,压力为 1 标准大气压的空气)在照射下单位体积内所产生的离子总数来度量的。
  • 引起突变的单一性事件正是在生殖细胞的某个“临界”体积内发生的电离作用(或类似的过程)。
  • 量子论的最大启示是在“大自然之书”里发现了不连续性的特点,而原先的观点认为自然界中出了连续性外全皆荒谬。——【在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应该先把眼光放得更广更远一些来考量一下。】
  • 一种构型转变为另一种构型就是量子跃迁。
  • 如果后一构型具有更大的能量(“处于较高的能级”),那么,外界要向这个系统提供不低于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额的能量,才能使这种转变成为可能。
  • 系统也可以自发地变到较低的能级,通过辐射来消耗多余的能量。
  • 诚然,正如光明显现出了自身,也显出了黑暗一样,真理是它自身的标准,也是谬误的标准。——Baruch Spinoza
  • 和原子的平均热能相比,把基因分子实际构型和它的同分异构体分开的阈能一定是很高的,以致这种变化可看成罕有事件。这种罕有事件就是自发突变。
  • 一个固体可以是晶体,也可以不是晶体,后者称为无定形固体。
  • 分子表现出同晶体一样的结构稳固性。
  • 物质结构真正重要的区别在于原子间结合力性质。
  • 突变是不出现中间形式的、“跳跃式”的变异。
  • 任何一种引起电离的射线都会增加自然突变率。
  • 不稳定基因受温度的影响小于稳定基因。
  • 一个不稳定的突变体的 X 射线突变率平均起来并不高于稳定突变体。
  • 一个有机体避免了很快地衰退为惰性的“平衡”态,因而显出活力。
  • 新陈代谢的本质就在于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了当它活着时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
  • 温度处于绝对零度时(大约-273°),任何物质的熵都等于零。
  • 较高的温度加速了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反应。
  • 每一个人自己的经验和记忆的总和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统一体,叫做“我”。
  • 世界是我们感觉、知觉和记忆共同的产物。
  • 对于单个动物来说,利己主义是优势,它可以保护发展该物种;但在任何集体中,它则是一个具有毁灭性的弊端。
  • 科学的目的只不过是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恰当的陈述。
  • 物质世界的构建是以把我们自己,即我们的意识排除在外为代价的;意识不属于物质世界,因此显然无法作用或被作用于它的任何部分。
  • 同一头脑中不可能有超过一种意识。
  • 物质和能量在结构上由微粒组成,生命也是一样,但意识却不同。
  • 事物无良莠,只是思考使然。
  • 由于观察总是包含了感觉成分,于是理论很容易被认为可以解释良知;而事实上它永远无法做到这一点。